第8章 和亲

第八章和亲

西戎民风彪悍,勇猛善战,却出师不利,意外地败于晓风坡。战报传至西戎王庭,西戎王震怒,新仇旧恨记上心头,下令务必在阵中生擒昌王。

大延毕竟是农耕民族,军中步兵占了总兵力的三分之二,骑兵平均实力也逊于西戎铁骑。虽然大延侥幸首战得胜,但在日后的战事中两国互有胜负,相持不下。

昌王在晓风大捷中一战成名,加之出身显赫,年少俊美,顿时成了大延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,更成了热血青年争相效仿的榜样,少女们旖旎心事的主角。他身上有着太多光环,几乎掩盖了其他所有将领的功绩和光彩。

昌王本就心高气傲,万事顺遂,初到战场便立下首功,更是傲慢嚣张,目无下尘。延军中的将领官员,或出于逢迎权贵,或慑于他的威势,或敬于他的勇猛,所以在他面前语多恭敬,多是溢美之词。

昌王听说西戎王下令生擒自己,顿时嗤之以鼻,当下冷笑道:“本王倒要看看谁有这样的本事!”

此后一年间,他凭着精湛武艺和锐不可挡的气势,几乎所向披靡,西戎王的生擒令反倒成就了他的威名。后来西戎将领联名上奏,这生擒令只会让西戎将士束手束脚,而那昌王为免被擒受辱却出手狠辣。因此,西戎王下令擒拿昌王,不论死活皆有重赏。

景岚二十三年春,昌王不听副将劝阻,一意孤行,结果中了西戎的诱敌之计。一番血战后,昌王一队人马被杀得不到三十骑,却被二百多西戎铁骑团团围住。昌王麾下将士奋力厮杀,终于撕开一个缺口,让他只身逃出重围。万幸的是,增援的延军及时赶到,杀退紧追在后的西戎骑兵救下了身受重伤的昌王。

当晚,昌王发起高烧,伤势凶险,军医们日夜不休,不敢稍离左右。泰王立即写了奏折火速递往京中,德妃娘娘在宫中得到消息几次痛哭失声,景岚帝则派遣御医即刻赶往峡谷关。

半月后昌王病情稳定,景岚帝派人护送他回京静养。二个月后,景岚帝任命昌王为羽林营统领,统领两万羽林军,戍卫京畿地区。

景岚二十三年秋,延国学子汇于京城,参加三年一度的秋闱。

此次秋闱中韩珍表现出色,后来在殿试中得了二甲第八名,景岚帝还记得他在两年前的秋狩中只身杀虎的事迹,笑赞他文武全才。

大比之前,韩骏就知道他和宋尚书家自幼便有神童之名的公子同年考试,状元是不用想了,口中虽然说着尽力而为,心里却暗暗企盼韩家出个榜眼或探花。殿试后,他得知韩珍只是二甲第八名,心里多少有点失落,不过一想到儿子是今科最年幼的进士又不由得意起来。

琼林宴后,韩家为韩珍提前举行冠礼,随后韩珍被吏部安排到工部任了个正六品的主事,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。

到此时为止,大延和西戎开战近两年,战事胶着,短期内无法结束。景岚帝一方面派兴王和北肖宫廷斡旋,一方面命安王负责和南吴的外交,务必稳住两国,避免大延二面甚至三面开战。

十月的一天,下朝之后,景岚帝传召御史大夫柳昶到御书房晋见。

柳昶到了御书房,景岚帝却要他陪他下棋。

两人摆开棋盘,下了起来。柳昶心知景岚帝叫他来,必是为了早朝时所议之事,只是皇上似乎有些踌躇不决,他便静静地等他先开口。

过了一会儿,景岚帝果然开口了。

“你的棋力和朕不相上下,果然还是和你下棋才能尽兴。”

柳昶谦虚道:“微臣不才,承蒙皇上抬爱。和皇上下棋,是微臣的荣幸。”

景岚帝略有些无奈地看了看他,“这里没有外人,你不必如此拘谨。”

柳昶微笑,“微臣心里并没有拘谨,否则也不会让皇上下得尽兴了。只是君君臣臣,礼仪不可不守。臣作为御史大夫监察百官言行风纪,自己更要作表率。”

景岚帝知道不可能改变他的做法,也不再坚持,笑道:“那么多大臣,随便哪个和朕下棋,赢一步便道微臣惶恐,输一步就称皇上圣明,不是诚惶诚恐,就是满口阿谀,真让人气闷。只有和你下棋时,朕才能得了下棋的趣味。”

柳昶微笑,“既如此,皇上尽可以随时传召微臣进宫伴驾,陪皇上下棋。”

“你现在有了家室,不比当初。……你的夫人和儿子可好?”

“回禀皇上,他们都很好。”

“呵呵,梅老丞相几次和朕提起你,不住得夸你是个好丈夫好父亲。”

“茹芳温柔贤惠,江儿活泼可爱。有妻如此,有子如此,夫复何求?”

景岚帝皱眉,说道:“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,自要尽平生所学一展抱负,上不负国家社稷,下不负黎民百姓,切不可只顾着娇妻稚子。”

柳昶一笑,“有皇上恩宠,丞相提携,微臣怎敢不尽心尽力?”

景岚帝释然,捻须笑道:“你很好,是朕多虑了。”

和柳昶说笑几句后,景岚帝的心情好了很多,突然问道:“你怎么看南吴的国书?今次我大延向南吴提出购置五百万担粮食,他们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。今日早朝时,不少大臣认为南吴有意北进,朕见你不发一言,料你另有见解。现在你可打算说给朕听?”

柳昶胸有成竹,说道:“以微臣之见,南吴过于富庶反而消磨了斗志。南吴民风文弱,耽于逸乐,朝廷也素来重文轻武。南吴的几代君主都是醉心于吟风弄月的书生,当今吴主更是偏安一隅,并无一统天下的大志。大延和西戎开战后,已经打破了四国之间的平衡。微臣认为这封南吴国书正表现了南吴朝廷举棋不定。他们怕我们大延灭了西戎后,会转而南下;也怕西戎战胜我国会继续南下攻打吴国。

如此一来,我们必须马上表示诚意,安抚南吴朝廷的情绪。最好的办法……莫过于和亲。”

“你是说永嘉?”景岚帝有些犹豫,永嘉公主是他最宠爱的一个女儿,他本来想在这次秋闱后挑个青年才俊把她嫁了,也好让她留在京城。

“公主正当妙龄,艳名远播。将心爱的女儿嫁到吴国,更突显皇上与南吴誓为友好邻邦的决心。”

景岚帝轻叹:“当年作了一次,如今还要再来一次吗?”

柳昶轻声说:“那是身为公主的职责。而且,南吴山川秀丽,气候温润,文化习俗与大延同出一源,……公主不会吃苦的。”

景岚帝沉吟片刻,问道:“送嫁的人选,你可有什么建议?”

“安王殿下曾经出使南吴,又一直负责大延与南吴的外交,可派他做送婚正使。副使循例应选一位礼部侍郎,钱文举钱大人做事一向谨慎妥帖。送嫁将军可选内廷侍卫副统领杜翼杜大人。”

景岚帝听了,点点头,“你提的人选都很妥当。”

正在这时,外边响起通报声“昌王殿下求见!”

还没等景岚帝吩咐,御书房的门就砰地开了,一个火红的人影奔了进来。

“儿臣给父皇请安!”昌王一边马马乎乎地行了个礼,一边快步走到景岚帝身边,景岚帝的眉目立刻舒展开来,虽然转而沉下脸,眼底却满含宠腻的笑意,伸手拉他在身边坐下。

“你这孩子!当了王爷,又作了将军,怎么还是这么毛躁?”

“那些大臣巴结儿臣还来不及呢。即便儿臣这样,有谁敢说一个‘不’字?!”昌王傲慢地仰起下巴。

“臣柳昶见过昌王殿下。”柳昶已经恭敬地起身行礼。

昌王好象才发现他一般,敷衍地回了一句:“柳大人也在啊,本王走得急了,没瞧见。你别见怪啊。”

“微臣不敢。”柳昶仍旧恭敬地躬身为礼。

景岚帝略带歉意地看了一眼柳昶,斥道:“柳大人是股肱之臣,你怎可如此怠慢?”

昌王勉强地转向柳畅,冷淡地说:“柳大人免礼。”

“谢殿下。”柳昶这才直起身来。

“柳爱卿你先等等,我们议的事情容后再说。”景岚帝说罢转头又问:“你今天急匆匆地跑来,可是看中了什么东西要父皇赐给你?”

昌王腻在景岚帝怀里,甜甜一笑,说道:“才没有!儿臣几天没见父皇,想得紧呢,所以想来和父皇一起用晚膳。”

“呵呵,恐怕不是这么简单吧。”他太清楚这个儿子了,心高气傲,轻易不给人好脸色。当然,他和德妃还有兴王是例外。

“你还是先把想要的东西说出来,父皇可不想像上次那样,一顿饭下来被你哄得连你皇爷爷赐给朕的弓都给了你。”

昌王佯装不乐,嗔道:“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,父皇怎么还记得?”

景岚帝含笑看着他,不言不语。昌王无法,只好直说,他这次是来求景岚帝下道旨意让他去边关的。

景岚帝断然拒绝,永嘉公主虽然是他最宠爱的女儿,昌王却是他最心爱的孩子。上次他侥幸捡了条命回来,下次可不见得还能有这分运气。

昌王使出水磨工夫,说羽林营里如何无聊边关如何有趣,说母妃如何不体谅他的雄心壮志,说父皇定然明白他为父分忧的一片孝心。

昌王虽然平日里对旁人十分傲慢,鲜有笑容,此时在景岚帝面前却笑靥如花。他容貌极美,或嗔或怨,或怒或喜,都漂亮地让人移不开眼睛。看着这么美的人儿软语相求,又是赌咒又是发誓,很难有人不心软。

看着昌王百般恳求,景岚帝虽然不肯让他再上战场,却也不忍心一口回绝。他心知昌王性子执拗,如果今天不答应他,日后还会来磨,磨到最后少不得就要让步了。

景岚帝正在为难之时,一眼瞥见站在一边的柳昶,突然记上心头:“朕打算将永嘉嫁到南吴,不如让你做送嫁大将军。一来为她尽点作兄弟的情分,二来也学着办办差事,三来可以南吴游玩一番见识见识江南的风土人情,你说可好?”

昌王一怔,景岚帝赶紧游说,说得昌王动了心。可是他一听正使是安王,副使是钱文举,顿时不乐,噘着嘴说道:“五皇兄是个温吞水,钱文举是个老学究,和他们在一起呆几个月儿臣还不得闷死?父皇您换别人做正副使吧。”

景岚帝沉下脸,“不行!国家大事岂是儿戏?这两个不能换!你要么做送嫁将军跟着去,要么老实呆在这里守着你的羽林营!”

昌王见他发火,不敢强辩,耷拉着脑袋,抿着嘴儿,摆出一副受了天大委屈还要强自忍耐的摸样。

景岚帝看他这样,明知是作给他看的,还是有点不忍心了,安慰道:“随行的人员有几百呢,你可以选几个脾气投合的年轻人同行。……你表哥宋文任翰林院编修,让他陪你一起去吧。”

“别别别,他就是个酸秀才,总是一本正经的,还喜欢时不时掉书袋!他说起话来,儿臣有一半都听不懂!”

景岚帝一听,顿时火冒三丈,厉声斥道:“你不学无术,竟然还敢编排正经读书人!怎么,今科状元惊才绝艳,在你眼里就是个酸秀才?听不懂人家说话,还敢嫌人掉书袋?!真不知道你这副顽劣样儿到底像谁?!”

昌王瑟缩了一下,小声嘟囔道:“父皇器宇轩昂,威风凛凛,当年就是威慑四国的一代名将,现在更要做君临天下的一代圣主,母妃年轻的时候艳冠群芳,现在也是貌美如花。儿臣哪里不像了?”状似迷惑地眨眨他那双桃花眼,看向他的父亲。

景岚帝在他头顶敲了一记,骂道:“你也就是面上像!你父皇的沉稳,你母妃的娴雅,你有没有学到半分?”

昌王哀号一声,委屈地叫道:“父皇不疼儿臣了。”

他看到景岚帝面色不善,怯生生地说:“父皇别生儿臣的气了。儿臣还小,这些等儿臣大了自然就学到了。”说着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按摩父亲的太阳穴。他这么乖顺,景岚帝面色稍霁。

昌王知道雨过天晴,立马撒娇:“再说,儿臣也学着皇兄们那样温良恭俭让的,谁来逗父皇开心呢?”

景岚帝一怔,叹了口气:“你有什么中意的人选?”

昌王心中得意,却不敢露出半分,沉吟一下,提了几个平时相熟的公子哥儿。景岚帝一听,那都是些京城有名的纨绔子弟,心中不乐,以那些人没有官职不可随行为由全部驳回。

这时,在一边的柳昶突然提议,可否在那些曾和昌王同窗而今已入朝廷效力的年轻官员中选择。

两人想想都觉得可行,讨论了半天终于定下了人选。

好容易把昌王打发走了,景岚帝看看等在一旁的柳昶,有些无奈地说:“朕把他宠坏了。”

柳昶微笑,“昌王行事但凭心意,倒是宫中难得一见的真性情。皇上宠爱他也是应该的。”

景岚帝想想,“这样吧,任杜翼为他的副将,其他随行人员多挑些老成稳重的,量他想闹也闹不起来。”

第二天,大延向南吴发出国书,称永嘉公主待嫁,景岚帝有意让大延和南吴结为秦晋之好。

南吴接到这封国书,立刻表示南吴太子尚未立正妃,南吴国主代太子向景岚帝提亲。

随后,在两国讨论婚事的同时,两国的户部也把粮食的事情谈妥了。

一日,工部侍郎把韩珍叫去,通知他已被派遣为公主和亲的随行人员。

韩珍看着随行人员的名单,发现只有宋文和他是今年刚入朝廷的官员。

南吴崇文,派宋文去还有撑门面的意思,派他一个六品工部主事去干吗?

当他恭敬地提出他的任务是什么的时候,侍郎大人板着脸郑重地训诫道,他刚入朝廷便获准随行真是天大的恩宠,要他谨言慎行办好分内之事等等。

其实侍郎大人自己也奇怪,和亲应该是礼部的事情,也能和兵部搭上关系,干工部何事?而且,不派别的工部官员,只派了一个初出茅庐的主事,皇上到底有何深意?

等那一通冠冕堂皇的说辞快把韩珍说烦了的时候,他终于迟疑地推测,南吴水利发达,派韩珍去可能是借机取经。

韩珍将信将疑,但还是拿了几本有关水利的书籍回家研读。

风曜一得了信儿,就私下跑去求安王把他弄成王府侍卫,到时好就近保护安王表弟的安全。

韩家一听,先是奇怪,后来暗自欢喜。

韩珍刚入仕途,便有了这样的机会,真是可喜可贺啊。而且,从延京到南吴都城临川山高水远,和亲队伍行进缓慢,一来一回少说要小半年。那么,他和顾家的亲事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往后拖了。随后,韩骏韩骥韩琦轮番把韩珍叫去告诫一番,老祖宗和韩夫人也几次把他叫去叮咛来叮咛去。

景岚二十四年的元宵节刚过,永嘉公主的和亲队伍就动身了。

作者有话要说:没写完,不过我尽力,剩下的我再努力!

写完了!^_^

祝各位大大周末愉快!!

插入书签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